平时生活中,如果衣服兜里有纸,洗完衣服晾干后纸张就会变得皱巴巴的,但如果兜里放的是纸币,晒干后的纸币依旧能保持平平整整、恢复如初。
按理说它们都是“纸”,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?
我们平时用的普通纸,主要原料是各种纤维,如木材、芦苇这些植物经过加工,将其中的纤维分离出来,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,最后制成纸张。
这些植物纤维在造纸过程中,彼此之间会相互交织与挤压,从而形成纸张的基本形态。
当纸张遇到水的时候,水会钻进这些纤维中间,使得纤维吸收水分而膨胀,变成了最初的纸浆状态。
由于突然吸水,使得纸张表面张力变小,原本植物纤维的紧密排列被破坏,并且不同位置的纤维吸水程度还不太一样,所以纸张各个部分的膨胀程度就有差异,形成了皱巴巴的状态。
等水慢慢蒸发掉,纤维又开始收缩,但由于之前膨胀不均,收缩的时候也没办法恢复到原来整齐的状态,于是纸张就变得皱皱巴巴,再也不平整了。
纸币这边情况就完全不同,纸币可不是用普通的植物纤维做的,它的主要原料是棉花,准确地说,是经过处理的棉短绒,而棉质材料本身就相较于普通植物纤维更加坚韧、耐用。
并且在制造纸币时的工艺也相当讲究,棉花纤维都要经过精细筛选和处理,去除杂质,保证其质量均匀。
然后,通过特殊的造纸工艺,将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致密网状结构,这种结构不仅强度高,而且抗撕裂和耐折叠性能也很强,对水分的敏感度比较低。
另外,纸币在制作过程中还会添加一些如“湿强剂”等特殊的化学物质,并采用表面施胶技术来阻隔水分,能有效减少湿水润胀和纸张变形。
当纸币接触到水时,虽然也会吸收一部分水分,但它不会像普通纸张那样出现大幅度的膨胀和收缩不均匀的情况。
所以,即使水分完全蒸发后,纸币依然能够保持原有的平整度和挺度。
还有,纸币的印刷也会对此造成影响。
纸币上那些精美的图案和文字,都是通过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印上去的,在印刷过程中,油墨与纸张完美融合,进一步加固了纸张的结构,能保证长期不掉色。
就好比给纸币套上了一层坚固的“铠甲”,让它在面对水的“侵袭”时,更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。
因此,纸币相对于普通纸张来说更加耐用,虽然我们平时称呼的是“纸币”,但它压根就不是纸做的,自然表现出来的特性就跟纸不一样了!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