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童谣,人们联想起的并不只有单纯梦幻,还有相反的恐怖。黑暗童谣和洋娃娃、木偶一样,是恐怖故事的常见元素。你所熟知的恐怖 BGM 旋律,很有可能就是来源于某首古老童谣。今天 Cc 将介绍三首“黑暗”童谣歌曲,并且挖掘——
明明是童谣,
究竟为什么会
写这么恐怖的词出来?!
Track#01
♬
十个印第安小男孩
Ten Little Indians
▼
最为人们熟知的黑童谣当属十个印第安小男孩了。(更谨慎的叫法是十个小兵人)
阿加莎·克里斯蒂曾经以它为灵感创作出著名的悬疑作品《无人生还》(And Then There Were None,1939),开创了暴风雪山庄模式,让宾客们在孤岛上一个一个按照童谣的说法死去。侦探综艺《明星大侦探》中出名的恐怖童谣,也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。
它或许也是黑暗童谣概念的起点,因为童谣贴在宅子的墙上,在这一连串杀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使得人人自危。
在最开始,它并没有男孩们接连死去的内容,只是一个教小孩数数字的押韵儿歌,就像你在外语班学到的那样。
但在 1870s 左右,吟游诗人把它改为有情节的歌曲,讲述十个印第安人或黑人以各种死法死去。人们以此押韵、娱乐,尽管印第安人和黑人显然不这么想。在《无人生还》广为人知之后,大家则更关心它的恐怖色彩与骇人死法,而不是种族歧视问题。
如果觉得吓人,这首歌谣还有改编的 pop rock 版本哦。
▼
Track#02
♬
伦敦大桥倒下来
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
▼
另一个人们很熟悉的调子则是伦敦大桥倒下来,小编在码这篇文的当天还听到有人无意识地哼哼调子(提醒她之后一脸惊讶)。它的歌词也很简单:伦敦大桥倒下来,倒下来,倒下来,伦敦大桥倒下来,我的女士。
这首歌享誉全球,1993 年的电影 Falling Down 就以它为灵感,运用到的地方则不胜枚举,如新金属(Nu-metal)乐团 Korn 也曾在 Shoots and Ladders 的副歌中表达它的阴暗色彩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二战时期的日本孩童和美国大兵很喜欢这首歌,还改编了日文的版本“もしもし、あのね”(Moshi Moshi Ano-ne),在当时甚至被称作“日本占领主题曲”,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番剧都使用这首歌的负面意义,比如《黑执事》中的手摇音乐盒(具体说法是伦敦桥需要献祭少女祭品,才能守护伦敦),《东京残响》中 five 加害女主角前的哼歌。
反观我国 S.H.E 当年的改编,满满的甜心恋爱故事:“伦敦大桥倒下来,我也不离开~”,实乃黑童谣改编中的一股清流,别人都在杀人放火就你在谈异国恋的那种。
▼
至于为什么会唱桥梁倒下来,有许多不同说法。伦敦城既然被泰晤士河穿过,沟通两岸的伦敦桥,自然也就既为民众生活倚重,也是军事抢占点。历史上伦敦的许多桥倒塌多次,童谣也许是在描述其中哪次倒塌或军事攻陷。
而关于末尾的 “My fair Lady” 指的是谁,一说是高姆小姐(Alice Bertha Gomme),因为她坚持说伦敦桥里埋了小孩(但考古至今无任何证据);一说是当时管桥的贵族夫人或女王,因为按照规矩,过桥费会充入她账下,桥塌了她自然不开心。
Track#03
♬
橘子和柠檬
Oranges and Lemons
至于第三首童谣,你或许不知道名字,但最近用到它的电影你必然知道:鼎鼎大名的童年阴影《小丑回魂》(IT)2017 版的主题曲,就是这首橘子和柠檬。
▼
它的歌词,除了汇集伦敦各大教堂钟楼的名字来押韵以外,还讲了一个完整的“买水果-没钱-法院审案-判刑”的民事纠纷案件:一个人去买橘子和柠檬,钱却不够付,问他何时付呢,只有发财才行,于是他最后因此罪被拖去砍头。
为了回一下san值,可以点开这个童声交响乐版洗洗耳朵:
▼
这首童谣比起前面两个,承载的意义更为复杂一些。复杂就复杂在最后三句中的,“这里有一支蜡烛来照亮你的床,这里有一把砍刀砍掉你的头!”与前面风格都不太搭调,非常戏剧性。
但这其实是有用途的,孩子们用这首歌玩游戏,成对地拉手制作成拱门然后依次穿过,最后一句唱完,形成拱门的孩子就放下手臂来抓住那个倒霉鬼。所以它的意思,相当于小孩玩游戏用手比划手枪:“叭叭,你死了!”
由于这个“砍头”的说法,橘子和柠檬在后世产生了“反战、反乌托邦”和“恐怖”两种意思。
一方面它象征反乌托邦中戏剧性的牺牲,源于乔治·奥威尔在著名反乌托邦小说《一九八四》中的使用。这首童谣是主角战前生活的温暖回忆,在成日战争、烟火纷飞、脏兮兮的大洋邦,童谣小调和教堂钟摆是人们的接头暗号。但他同样因此被抓,给他唱橘子和柠檬对暗号的人原来是钓鱼执法,暗合了末尾“这儿有一把砍刀砍掉你的头“。这个象征意义,在《半条命2》(Half-Life 2,2004)和 《神秘博士》第六季(Doctor Who Season 6)中都被提到,向奥威尔致敬。
一方面它又确实象征刺激与恐怖,因为大钟的钟声也可能是囚徒的丧钟。1783年,伦敦人开始集体观赏刺激的绞刑。从纽盖特监狱到刑场,一路上会经过许多钟楼,Old Bailey其名,不仅是教堂,也是伦敦一所法院的代称,所以这也许是一首等待行刑绝望心情的童谣。说到这里你会问了,为什么会有人宁愿负债坐牢也要买橘子和柠檬呢,水果并不值得啊?!
答案是生物课本上的坏血病。韵脚之一的 Clement 教堂附近,是进口水果的卸货码头,而在童谣形成的年代,人们还不知道维生素C这种确切物质(1907 年,挪威化学家才在柠檬汁中发现它),只知道柑橘类的橘子和柠檬会对坏血病有帮助。这么一来,贫民冒险负债买救命药,最后被判刑的故事则很符合逻辑,又令人叹惋。
拨开童谣逐渐黑化的源头,你会发现黑童谣的恐怖并非无中生有,而是在种种历史因素中才走向血腥恐怖的方向。童谣正因其童真,在改编为恐怖故事时才会更为令人毛骨悚然。比起黑暗童谣本身,更恐怖的,应该是残酷编剧灵感启发的脑洞,以及恐怖片制作音效时高超的手法……
(讲真,我觉得小丑回魂这曲风氛围,用什么曲子改都恐怖。)
发布于:上海